成语

呕心沥血的意思

ǒuxīnxuè

呕心沥血



拼音ǒu xīn lì xuè

注音ㄡˇ ㄒ一ㄣ ㄌ一ˋ ㄒㄩㄝˋ

解释比喻费尽心血,用尽心思。例这些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,绝不容许不肖商人盗版牟利。

出处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隐秀》。“沥血”,把血滴尽。语出南朝梁.元帝〈与诸藩令〉。“呕心沥血”比喻费尽心思,用尽心血。

例子
这部小说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,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好的。
他为了云门舞集年度公演能博得观众的喝采,真是废寝忘食、呕心沥血。
正因为杜诗中的一字一句,都是杜甫呕心沥血写出来的,所以感人肺腑。
经过全球学者团队不辞辛劳、呕心沥血地钻研,终于逐渐揭开人体基因的秘密。
细细算来,他大半辈子呕心沥血,创作了许多诗歌,虽然增添了些许白发,却对现代诗坛起了深远的影响。

正音“呕”,不能读作“ōu”;“血”,不能读作“xiě”。

辨形“呕”,不能写作“沤”。

辨析呕心沥血与“搜索枯肠”有别:呕心沥血多用于较长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工作;语意重;“搜索枯肠”用在较短的时间过程内;语意较轻;中性;正反两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。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用在“竭尽心力”的表述上。

书证
1.《三朝北盟会编.卷六四.靖康中帙》:“区区狂瞽,呕心沥血,寔为国计。专差骑兵二人驰蜡书,仰于王听,惟大王图之。”
2.明.毕自严〈津库已匮疏〉:“今以本部之大臣而仰新饷司官之鼻息,每草一疏、陈一议,不惮千言万语,呕心沥血以求一当,乃司官一言驳之而有余矣。”
3.明.徐光启《新法算书.卷三.缘起三》:“监局官生数年呕心沥血,几于颖秃唇焦,功应首叙。”

感情呕心沥血是褒义词。

繁体嘔心瀝血

近义词苦心孤诣、费尽心思、煞费苦心

反义词粗制滥造、无所用心

典故解释“呕心沥血”这句成语有两个典源,第一个是“呕心”,来自于南朝梁刘勰所写的《文心雕龙》。在〈隐秀〉篇中,他说文人在写作时,重视创意的人,无不想找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意念;重视辞采的人,则挖空心思,想写出美丽的词句。无论何种人,为达到目的,甚至琢磨到似乎要将心、胆吐出;有时经年累月地反复苦思,但这还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辛苦。这里的“呕心”和“吐胆”的意思是一样的,都是比喻创作的苦心。唐代诗人李贺就是一位“呕心”创作的人。

成语首拼